明年推行垃圾收费,很多人都问厨余可否回收。本港每日弃置超过3,000公吨厨余,占都市固体废物近三成,是最大的废物种类。理论上各种厨余包括生熟食物,以至变质食品均可回收。很多地方都把回收厨余转为肥料或饲料,但香港农业规模相对细小,城市的密度也高,如何可以卫生地回收厨余,以及回收后找出路都有一定困难。只是市民若能从源头减少并妥善分类回收厨余,不单可节省即将在明年四月实施的垃圾收费开支,亦可减轻堆填区负荷。所以政府决心要减少厨余和解决回收困难这个问题。

环保署已于今年为100座楼宇提供智能厨余回收服务,较原定目标提前6个月完成。
在减少产生厨余方面,「惜食香港运动」一直透过不同项目,如「惜食约章」、「咪嘥嘢食店」等,再配合「大嘥鬼」的宣传角色,全面向市民推广「惜食、减废」文化。此外,我们亦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支援收集剩余食物的项目,将食物捐赠有需要人士,同时达致关怀社群和减废的效果。

香港首个有机资源回收中心 (OPARK1) 会把收集到的厨余主要转化为再生能源以作发电。
至于不能避免的厨余,我们便要妥善回收。政府兴建了一座有机资源回收中心 (OPARK1),把收集到的厨余主要转化为再生能源以作发电,以及小部分转化成为堆肥,第二座有机资源回收中心亦在兴建中,明年可落成启用。只是香港土地珍贵,不容易找地方建更多有机资源回收中心,所以环保署和渠务署合作发展厨余和污泥共厌氧技术,可以在污水处理厂利用厨余和污泥一起发电,把废物的利用发挥到极致。
扩展厨余收集网络方面,环保署在2021年开展大规模「厨余收集先导计划」,为公私营机构如街市、食物工场、酒店、商场、屋苑等提供厨余收集服务,目前已有超过600个参与场地。我明白业界起步回收厨余可能有困难,所以政府同时向参与者提供硬件设备、技术及培训支援,协助他们落实厨余分类回收。

「厨余收集先导计划」提供点对点的厨余收集服务。
为协助餐饮业回收厨余,我们与食物环境卫生署合作,在其辖下垃圾收集站设立厨余收集点,收集邻近食肆的厨余。现时已有32个垃圾收集站设有厨余收集点,计划于明年第二季扩展至近100个。此外,政府现时亦在大埔、元朗及屯门等餐厅集中的地区试行「餐厅小区」厨余收集,采用流动车或流动站等收集模式,以方便业界回收厨余。我们会逐步把服务扩展至其他地区。
如何收集家居厨余是一大挑战,今天的香港不可能像多年前收「馊水」般收集家居厨余。行政长官在2022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推行「公共屋邨厨余收集试验计划」,在100座公共屋邨楼宇提供智能厨余回收服务,利用卫生防臭的智能厨余桶收集厨余。我们提速提效,已于今年9月完成有关工作,比原定计划提早了6个月。我早前到访公共屋邨时乐见居民积极参与智能厨余回收,并给予正面评价。随着垃圾收费在即,预计厨余回收的需求将会上升。我们正联同房屋署及香港房屋协会全速把厨余回收服务扩展至所有公共屋邨,目标在明年内完成。在私人屋苑方面,如果物业管理和业主组织达成共识,并有足够资源管理相关设施,可向环保署申请传统厨余回收桶或透过政府基金资助安装智能厨余桶,环保署会提供免费的收集配套服务。此外,环保署正筹备一项新的试验计划,以进一步增加全港的家居厨余回收量及促进社区厨余回收。试验计划将透过「环境运动委员会」资助大型私人屋苑增设智能厨余回收桶,并预计在今年12月下旬开始接受申请,明年初正式展开。

我乐见市民积极参与智能厨余回收,为环保出一分力。
我理解不是所有楼宇也可增设厨余收集设施,所以环保署于今年9月在室外地方较大的回收环保站「绿在深水埗」设置首个公众智能厨余收集点,供邻近住户使用。首两个月已录得逾4,000人次使用量,共回收接近3公吨厨余。根据试点计划的成效,环保署会在其他适合的地点陆续增设更多公众厨余收集点,为市民提供更方便的回收途径。
除了利用厨余桶外,政府一直留意厨余处理技术的发展,以提升香港的厨余处理效率。过去一年,环保署与多个政府部门合作,在合适的场地安装由本地研发的厨余预处理系统「厨余再生侠」,将厨余转化为可储存多日的浆液,再运送至有机资源回收中心转废为能,善用资源。在未来规划厨余处理项目时,政府也会考虑引入创新及更具效益的厨余处理技术。

本地研发的厨余预处理系统已经在多个公私营场所投入使用。
垃圾收费在即,市民减废回收的意识将日益增强。我鼓励大家从日常生活做起,记着「多回收 揼少啲 悭多啲」,为实现「零废堆填」和碳中和的目标共同努力!
完
2023年12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