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明報的評論文章 - 政府推動電動車的充電基建策略 (只有中文版本)

致明報的評論文章 - 政府推動電動車的充電基建策略 (只有中文版本)

就《明報》觀點版5 月5 日題為「普及電動車 必先解決基礎充電設施問題」的評論文章,我希望作出回應,讓市民多點正確了解香港電動車普及化的進度和政府的充電基建策略。

電動車普及化的進度和目標

電動車今天仍處於新發展階段,儘管世界各地正加大力度推動。在亞洲的大城市如新加坡、首爾和東京,電動私家車的比例約為0.2%至1.3% ,而香港去年則為近3% 。香港今年第一季,每售出7 部新私家車就有1 部是電動私家車。電動車在香港的使用及市民的選購意欲位於亞洲前列,亦較很多歐美地方,如英國倫敦、德國史特加和美國加州等為高。只是我們現時這進度並不足夠,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們仍需加倍努力推動電動車。

全球都在計劃如何加強應對氣候變化,香港要爭取在2050 年前達到碳中和,其中一項減碳行動就是推動車輛電動化。政府首份《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路線圖》)已訂下2035 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以及力求在2050 年前達至車輛零排放的目標。發展電動車充電基建正是《路線圖》當中一項重要行動。

發展充電基建的方向

參考很多地方的經驗,電動車的使用者主要是在其居住或辦公的地方充電。除最便利車主外,夜間充電亦有助平衡日夜的電力需求,有利於低碳轉型的發展。而公共充電網絡的角色,是讓部分電動車在偶有需要時作輔助補電,所以在外地很多地方,公共充電設施和電動車的比例低至1 : 18 ,香港的1 : 4.8 已是在較佳之列。因此政府規劃發展電動車充電基建的方向,是大部分電動車車主可以在其居所或辦公地方充電,同時亦繼續發展高效的輔助用公共充電網絡。

充電基建納入新建樓宇設計

香港要廣設電動車充電設施,最基本條件是我們的樓宇可以提供足夠電力,尤其在新建建築。所以早在2011 年,政府便收緊了新建私人樓宇寬減總樓面面積的安排,停車場若要獲豁免計算樓面面積,必須全數停車位配備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此安排促使高比例的發展商把電動車充電基建納入樓宇的設計中,近10 年來,約6.8 萬個新建私人樓宇的停車位配備充電基建已獲批建。相關的業主只需要購買和安裝合適型號的充電器,並向電力公司申請通電,過程簡易快捷,之後便可享用在家居充電的便利。按照《路線圖》,政府會進一步完善新建私人樓宇停車場的充電基建政策,令有關基建覆蓋所有新建私人樓宇停車位。

解決現有私人住宅樓宇面對的困難

在現有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加裝電動車充電基建,需要面對不少的技術及財政問題,不少電動車的車主反映不易獲樓宇業委會或法團同意。為協助解決這些困難,政府推出20 億元的「EV 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資助計劃申請先到先得,截至近期已收到超過370份申請,涉及超過8.8 萬個停車位,反應相當正面。按照電力公司對相關申請的實際評估,為舊有私人屋苑加裝充電基礎設施所遇到的供電技術困難一般不會太大。

隨着資助計劃的推行,以及有上述新建私人樓宇的停車位,我們預計約至2025 年將會有多於15 萬個私人停車位配備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相關車主可以在家居車位方便地充電。

提升輔助用公共充電網絡

輔助用的公共充電網絡方面,截至今年3 月,本港共有超過4100 個配備充電器的公共停車位,預計在2025 年將會有超過5000 個,並計劃往後再倍增。因為其輔助性質,提升公共充電器的充電速度可以加強其實用性和便利性。為此政府在2019年已撥款1.2億元推行計劃,以期2022 年前為政府停車場加裝超過1000 個中速充電器。我們亦正計劃更新政府通告及相關指引,要求除了在極大技術限制的情况外,在新建政府建築物範圍內的私家車、電單車及輕型貨車停車位將全面提供中速充電器。對電動公共交通工具及重型商用車來說,快速充電尤為重要,所以政府已經委聘了顧問,編訂在全港18 區設立公共快速充電設施的初步可能選址。政府將會就選址進一步研究在全港設立公共快速充電設施的方案。

馮浩然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