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辭及相關資料 環境局局長立會發言全文 以下為環境局局長邱騰華今日(七月二十日)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就未來環境保護工作的發言: 主席、各位委員: 我不打算重複文件的內容,因環境事務委員會和環保局工作是息息相關的,我們覺得在這裡值得用文字方式將一些重要的議程重複一次,所以這份文件是比較詳盡。我會集中談談三方面,第一方面是我們如何看環保工作,如何向前走,並介紹某幾項重點及大家心目中關心的問題,最後會談談與立法會的工作關係。 首先,在環保工作方面,環境局是一個新成立的局,比上一屆政府的好處,我們比較專注,除了主要做的環境保護工作外,還包含以往已做的自然保育工作,並加入能源及可持續發展這兩方面的工作。加入能源是有一個效應,大家都知道能源使用與環境息息相關,香港的能源政策,除了提供穩定的能源外,還帶有環境保護的角度,如何去減排,使我們一方面有能源使用,另一方面控制排放。在這樣的格局下,環保工作是新一屆政府的重點之一,這是行政長官競選時五個政綱範疇之一。他亦談到改善市民生活,提高生活質素是重點之一,這正是我們未來的工作重點。如果我們減少污染、管制排放、促進有效使用能源、加強區域合作、鼓勵市民參與環保工作等等,正是我們現時要做的工作。處理這方面的工作,文件內特別提出三點。第一,我們希望這方面的工作訂有明確的目標和里程碑,考慮到環境保護、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之間求取平衡。這方面相信將來會和議員多討論,如何一方面推動發展,另一方面不會過份影響環境。我們亦會利用科技、經濟誘因盡早達成這些目標。 第二個重點以往在議會亦有過多次討論,要改善環境,除了政府要做事外,市民大眾及各個界別也要做工作,所以污染者自付或生產者責任制等的概念,除了說之餘,必須落實去做。第三點是公眾教育,我以往已提過,我們今日面對的環境污染問題,往往是往日和今日的生活方式造成的。部份我們可以選擇,部份是迫不得已。無論如何,要改善明日的環境,我們今日必須開始做工作,而且不可單靠環保組織去推動或政府單方面去做,要透過公眾教育、公眾參與去做。這三方面是我們將來貫徹工作時的指導思想。將來的日子當我們推出新政策或法例時,我們都本著這幾個重要的原則去做。 至於工作重點方面,文件羅列了八至十個重點,正如主席所言,很多大家過往已討論過及參與過,都耳熟能詳,我不打算很詳細去談。但改善空氣質素一定是大家首要的工作,我覺得在多個環保問題中,大家都很關心我們每日呼吸的空氣及藍天等的問題,這都是政府現時會做的工作。這些工作中,去年的施政報告,我們比較著力去改善重型汽車的排放,這要看看32億元的經濟誘因能否達成理想的效果。除此以外,還有其他工作,例如區域性的合作,改善香港及珠三角地區區內的空氣質素,我們和內地有雙方的協議,到2010年時減排,這方面我們會繼續去做。香港方面,兩間電廠每年用燃煤發電,我們會發牌照,逐年收緊排放,希望在2010年時切實達到所訂的標準。長遠而言,兩間電廠的管制計劃分別在明年第三季及明年年底屆滿,我們亦開始著手和兩間電廠去討論管制計劃。討論管制計劃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從利潤管制、電費等等去確保有效的能源,另一方面是加入環境保護的條款,我們會著手開始做。 廢物管理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亦是一個公眾可以參與及甚有商機的題目。我很高興在我首個星期做這份工作時,鄺志堅議員提出動議辯論討論這個問題,我大致已聽取了大家對這個問題的意見,尤其是很多工作我們其實曾經在2005時已透過大綱列舉出來,現在是要做,而不是講概念問題。我亦聽到議員講到我們不要斬件,做些不做些,不要斷截禾蟲,最後在處理廢物源頭分類等方面,我們均聽到聲音,下一步工作是如何把這個大政策分階段落實,不過有一些可能在整個流程裏放得很後,例如可能應該先做源頭工作,但可能有一些問題,例如堆填區時限快將屆滿,我們有一個時限,我們有些工作可能要提前討論,所以不要因為我們在某一階段提出某種工作,就認為以前的工作便不會做,我想我們遲些要在這方面,看看要如何向大家解釋通盤計劃。 水質方面,我不詳細論述。跨境合作我剛才已提過,剛在數日前,我們與廣東省有過工作會議,在八月初舉行的粵港聯席會議亦會有進一步的談論,環境問題當然是其中一個環節,屆時我們要各自和廣東省的朋友一起商討如何有效實行減排協議,甚至更長遠改善區域環境的措施,這方面,我想並不是單是兩個政府的問題,香港有很多廠商在區內營運,他們可能也有責任,但亦有些需要可能要透過其他專業團體幫助,我們會在這方面跟進。 有效使用能源是一個很有發展空間的地方,香港是一個密集式的城市,亦有很多工商服務業,其實我們在使用能源方面,香港作為高度集中的城市,較其他地方有效,但在這個大前提下,會否在樓宇設計、城市規劃以至能源和電力使用方面,仍有空間呢?這過往有過很多討論,現在可能看看要用何種方式,重整這些建議,政府要否做一些示範及推動作用,這是我們未來需要商量和進行的工作。 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工作,我們有一個有效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得到各界專業人士幫忙,在新成立的環境局內,我們會承擔和支緩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工作,這並不是把委員會降格,而是希望與他們目前的工作結合,將來在委員會內亦會有四個不同政策局的同事一起參與。當然,作為有關政策局,我們會責無旁貸地幫忙,而我知道委員會亦已提出了一些與環保相關的議題,正進行諮詢,希望大家提出意見。 主席,最後我想大家可能已十分明白我們目前要做的工作,為了要幫助自已更了解自己目前工作的情況,所以我很留意坊間如何看我們的環保問題,由於我以前的工作需要每日看很多新聞,今早我看到有四則新聞,可能是今日我們工作所要面對相關的,譬如我看見今日有報章談及停車熄匙,雖然我們還未推出來,它擔心停車熄匙執法方面會擾民,甚至有新聞界及有團體覺得在這時提出停車熄匙,未必會獲得公眾支持,這與我在過往三星期中,看見藍天及在街道層面上有人說今個夏天藍天情況較好,我們應該多珍惜,我們是否應進一步做多些工作?亦有人問停車熄匙要幾時才可實行?為什麼還不提交討論?這很明顯,當我們推動工作時會面對不同聲音。 我又很高興知道一間巴士公司,最近採取不同方式入油,採用一種裝置,這裝置令到入油時較少燃油漏出或產生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雖然數量很少,但巴士公司能採取新措施,減少氣體燃油漏出,又減少等候時間,對改善空氣質數很有幫助,作為大公司其實可作一些事情幫助我們。 今日報章亦有提及劉慧卿議員昨日向學生介紹立法會時,亦為我們作了宣傳,提醒學生不要忘掉熄燈、關冷氣、用慳電膽、綠化天台、減少浪費用膠袋等,她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我們用大埔環保會的「噸噸救地球」的計劃出版的一張worksheet,如果你做了某一件事,實際上每年可減多少污染物的排放,我計算過只要學生實行其所提出的方法,一年可以減少一噸二氧化碳的排放,最後我覺得陳智思議員今日在報章談及Every little bit helps in emissions battle,正正說明很多時在我們的工作裏,有時有大,有時有細,但可能一個很少的工作,無論是政府或民眾,對環境都有很大幫助。我上星期在一個中學研討會上曾說,其實每一個人每一種行為都有幫助,我希望本著這精神,在未來日子裏我們可能會推出一些廣泛支持的建議,甚至立法,但亦可能在過程中,不同界別基於自已所處身的環境和利益會有不同的意見,環境局希望可以跨前一兩步,當然我們亦會聽取大家的意見,但希望可以在這種氣氛下令到整個香港的環保工作可以跨進一步,按照這個原則和精神,我聽取大家對環保局的工作,多給一點意見,亦希望我們將來有更多機會在這個場合討論這個問題,多謝主席。 完 2007年7月20日(星期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