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博覽 ── 匯聚綠色科技 引領零碳未來

第二十屆國際環保博覽剛圓滿落幕。經過多年發展,該博覽會已成為本港環保領域一年一度的盛會。

第二十屆國際環保博覽已成為本港環保領域一年一度的盛會。第二十屆國際環保博覽已成為本港環保領域一年一度的盛會。

全球正面臨嚴峻的環境挑戰,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天氣影響尤為顯著,相信大家都有深刻體會。碳中和對於各國而言固然是挑戰,但同時也孕育著新的機遇。

邁向碳中和,是一個全方位低碳綠色轉型的過程,當中必須依靠創新綠色科技取代傳統生產技術。本屆博覽會以「綠色科技 引領零碳未來」為主題,正是傳遞了這個核心信息。

博覽會以「綠色科技 引領零碳未來」為主題,鼓勵積極應用創新綠色技術,實現綠色轉型。博覽會以「綠色科技 引領零碳未來」為主題,鼓勵積極應用創新綠色技術,實現綠色轉型。

為期四日的博覽會吸引了來自中國內地、東盟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約44個代表團,超過200名官員,以及環保領域的業界精英和專家學者參與。政府代表透過此平台分享綠色創新科技經驗,企業則在此拓展商機、交流技術。

在亞洲環保會議政府環節中,十個「一帶一路」國家(即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老撾、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孟加拉國、哈薩克斯坦、緬甸、斯里蘭卡和塔吉克斯坦)負責環保事務的高級官員出席,介紹各國在環境保護、生態保育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最新政策。

在亞洲環保會議政府環節中,十個「一帶一路」國家負責環保事務的高級官員出席,介紹各國在環境保護、生態保育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最新政策。

為促進「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環保交流與合作,環保署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於博覽會期間首次聯合舉辦「“綠色絲路”環保技術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培訓班」,協助提升「一帶一路」國家在環境技術方面的能力建設。環保署署長徐浩光博士帶領「一帶一路」國家的環保領域高級別官員前往湖南省長沙市考察當地出色的環保企業和設施,推動綠色國際交流,也為內地優質綠色企業開拓「走出去」的機遇。

除了國際培訓班外,環保署亦為參加博覽會的「一帶一路」國家資深環保專業人員提供其他可持續綠色發展培訓,助力國際環保人才的培育。例如博覽會舉辦了有關適應氣候變化和應變措施的環境技術論壇,分享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與行動。

環保署為參加博覽會的「一帶一路」國家資深環保專業人員提供可持續綠色發展培訓。環保署為參加博覽會的「一帶一路」國家資深環保專業人員提供可持續綠色發展培訓。

在經驗交流方面,環保署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環保企業「走出去」 經驗交流會。阿聯酋、柬埔寨及哈薩克代表在交流會上介紹他們引進海外環保企業或投資的相關政策、優惠措施和規定。交流會借助香港的營商優勢和平台,為本港、內地和「一帶一路」國家的環保產業創造合作機遇。

環保署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環保企業「走出去」 經驗交流會,阿聯酋、柬埔寨及哈薩克代表在交流會上介紹他們引進海外環保企業或投資的相關政策、優惠措施和規定。環保署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環保企業「走出去」 經驗交流會,阿聯酋、柬埔寨及哈薩克代表在交流會上介紹他們引進海外環保企業或投資的相關政策、優惠措施和規定。

為加強推動「一帶一路」綠色合作,今年的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將與國家生態環境部簽署合作協議,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香港合作平台。連接「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網絡,該平台將促進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環保部門、相關機構與企業開展交流研討,強化國際環保合作網絡。政府明年更會成立「一帶一路」可持續綠色發展培訓中心,以培育國際環保人才,是特區聯通國際可持續綠色發展合作網絡的基地。

來自13個國家及地區、逾340家參展商在博覽會設立展位,積極尋求買家與合作機會。來自13個國家及地區、逾340家參展商在博覽會設立展位,積極尋求買家與合作機會。

除了各地政府之間的交流合作,來自13個國家及地區、逾340家參展商也在博覽會設立展位,積極尋求買家與合作機會。本屆博覽會展品多元,涵蓋多個創新領域:潔淨能源設備製造商展示用於運輸和儲存氫能及綠色甲醇的創新技術方案;有參展商透過尖端海藻技術(藍海藻膜),將海洋資源轉化為高性能薄膜,應用於透明信封窗口、包裝盒和紙袋的窗口膜等,為包裝材料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還有人工智能分類垃圾桶,裝置可透過AI即時識別廢物,提供互動學習體驗,教授正確回收方法。博覽會匯聚各類前沿綠色科技,不僅展示創新方案,更促進行業交流。

環境及生態局和多個政府部門合力設立政府展館,分享實踐經驗,展示政府在減碳方面的努力和成果。環境及生態局和多個政府部門合力設立政府展館,分享實踐經驗,展示政府在減碳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環境及生態局和多個政府部門合力設立政府展館,分為「智慧環境科技」、「節能與環保建築」、「減廢及回收」和「新能源運輸」四個展區,分享實踐經驗,展示政府在減碳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包括多項智能環保項目,如人工智能噪音監測系統、機械狗巡查、5G採樣機械人隊、氫燃料電池車試驗等。

今年新設環境運動委員會專屬展館,支持初創公司集中展示環保科研和人工智慧應用項目的成果。今年新設環境運動委員會專屬展館,支持初創公司集中展示環保科研和人工智慧應用項目的成果。

此外,博覽會今年新設了環境運動委員會專屬展館,支持初創公司集中展示環保科研和人工智慧應用項目的成果。例如展出全球首發的「負碳」綠建材,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高性能建材,大幅降低碳足跡。我去年底在綠色科技網誌中介紹的兩家本地初創,他們分別利用本地回收廢料升級再造成高價值產品和研發具製冷效果專利塗層,亦獲邀在此展館展出其產品。

為鼓勵市民實踐綠色生活,博覽會最後一天設為免費公眾開放日。當日不僅設有環保講座、工作坊等豐富活動,主題更緊扣日常生活,今年便特邀香港天文台講解極端天氣,以及海洋公園分享瀕危物種與棲息地保護工作。許多學校也特意組團前來,讓同學們上一堂生動而深刻的環保課。

香港具備成為綠色科技及產品樞紐的優越條件,能為各地的綠色發展提供專業服務,攜手推動區域間的低碳綠色轉型,邁向碳中和。香港具備成為綠色科技及產品樞紐的優越條件,能為各地的綠色發展提供專業服務,攜手推動區域間的低碳綠色轉型,邁向碳中和。

香港作為世界第三最具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國際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具備成為綠色科技及產品樞紐的優越條件,能為各地的綠色發展提供專業服務,攜手推動區域間的低碳綠色轉型。展望未來,我期望國際環保博覽能持續匯聚這股推動綠色轉型的創新力量,引領社會共同邁向環境可持續的未來。

2025年11月2日